心平气和是一种思想境界。中国北宋时期的大文学家苏轼一生屡遭贬谪,家境贫寒,
生活艰苦,他也难免因此心有戚戚。有一次,他和几个朋友外出,不巧赶上了下
雨,大家都没有带雨具,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他却不这么认为。回家以后,他写了一首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
风雨任平生。”他既而感悟到: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那么,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日常生活的小小疙瘩,又何足挂齿呢?心平气和即可。
他在《菜羹赋》里也曾说:菜蔬随开水而翻滚,就煮成了酥烂的浓汤,实在是清醇甘美。盛入盘碗奉上,准备好勺子筷子,消磨暮霭和晨光。这些在溪畔泽旁取来的野菜竟能与诸侯当年的王鼎佳肴媲美啊!
如此的心态就是心平气和。而 一个人一旦保持了平和的心境,就是普通的菜蔬也能吃得非常惬意。
心平气和是一种生活态度。美国哲学家梭罗曾在美国最好的大学哈佛大学受过教育,后来却到当时还非常荒凉的瓦尔登湖附近隐居,搭了一个小木屋,像一个原始人那样过着简单朴实的生活。他过了两年湖边生活后,看破了“红尘”,感到人世纷扰,荣华富贵,不过是我们内心的贪婪所致。他终于领悟到:我们要对人世、对他 人心平气和,一无所求。
他的挚友爱默森评价他说:梭罗喜欢走路,并认为走路比乘车快,因为乘车你要先挣够了车费才能成行。何况若是你不仅想要到达某地,而是把旅途本身当成目的呢?
如此的态度就是心平气和:没有过高的物质欲望,保持内心的宁静,过简单的生活。我们要去弄清哪些是最基本的生活需求,而这往往是大自然慷慨提供给每一个人的。不要以复杂的方式来解决简单的问题,对生活不要有奢望,不要追求没有价值的身外之物。
心平气和是一种精神状态。罗斯福在未当美国总统时,家中曾遭歹徒抢劫,朋友们 听说后纷纷来信安慰,劝他不要难过。罗斯福回信说:“我有三点很庆幸:第一,被抢的只是财物,而人没有受到伤害,这值得庆幸;第二,财物只是一部分被抢而不是全部,这值得庆幸;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强盗是他人而不是我自己。面对财物被抢,罗斯福没有怨天尤人、痛苦抑郁,而是不失幽默,一如既往地保持了平和的状态。
人生在世,人与人之间的摩擦、误会和矛盾在所难免,如果做不到心平气和,生活如同置身痛苦的深渊,毫无乐趣可言。因此,要想不为外物所困,不被红尘束缚,活出自由自在的自己,就要保持平和、淡定的心态。
唯有心平气和,才会给自己一分愉悦,给身边的人一分温暖。心平气和,“平”是指内心的平静,“和”是指态度的温和。面对那些令人不愉快的事情,你是选择争辩,选择冲突,还是选择用平和的态度去对待呢?如果选择了前者,那么你在选择争吵或辩解的同时,可能会遇到更大的麻烦;如果选择了后者,你的善意与谅解或许能让对方心存愧疚,从而改变对你的态度,也用友善的方式来对待你。不急躁,不生气,不较真,就有可能是自己好运气的开始。
确实,要对人世间的纷扰做到心平气和、荣辱不惊,确实是一场艰难的修炼过程。前人有歌云:“他人气我我不气,我本无心他来气。倘若生气中他计,气出病来无人替。请来大夫将病医,他说气病治非易。气之为害大可惧,不气不气真不气。”这首歌看似简单,实则寓意深刻,是对那些容易发火、爱生气的人最有益的忠告和“消气”良方。
俄国作家契诃夫曾说过:“如果你手上扎了一根刺,那你应该高兴才对--幸亏没扎在眼里。”我们要以平和的心态面对挫折、纷扰、繁杂,即使外面的世界阴雨绵绵,即使遇到了暂时的不顺,我们的内心又何尝不是一个美丽的世界呢?
掌控自己的情绪和生活,保持淡定,不断修炼一股强大的正能量,让我们在这个繁杂纷扰的社会环境中,做一个平和的人,这些是我们出版本书的目的。正如戴尔·卡耐基所说的,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心态的平和。如此,才能把握生活,
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