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英雄出少年,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不少的神童,他们年少时智商过人,才华横溢,言行不凡,成为时人追捧和羡慕的对象,并流下了传颂千古的诗篇。今天分享12位少年天才所写的诗作,领略一下神童年少时的风采。
1. 咏鹅(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咏鹅》是初唐诗人骆宾王于七岁时写的一首五言古诗,是一首咏物诗。
小时候的骆宾王,住在义乌县城北的一个小村子里。村外有一口池塘叫骆家塘。每到春天,塘边柳丝飘拂,池水清澈见底,水上鹅儿成群,景色格外迷人。有一天,家中来了一位客人。客人见他面容清秀,聪敏伶俐,就问他几个问题。骆宾王皆对答如流,使客人惊讶不已。骆宾王跟着客人走到骆家塘时,一群白鹅正在池塘里浮游,客人有意试试骆宾王,便指着鹅儿要他以鹅作诗,骆宾王略略思索便创作了此诗。
这首千古流传的诗歌,以一个七岁小孩的眼光看鹅游水嬉戏的神态,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哲理,而是以清新欢快的语言,抓住鹅的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写得自然真切、生动活泼。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聪敏好学,六岁能文,下笔流畅,被赞为神童。作为初唐文坛的杰出人物,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并推为首位。
这是王勃十七岁时在京城长安送别一位姓杜的朋友到蜀地任县令时所作的抒情诗。朋友即将上任,诗人劝慰他不要为远别而悲伤,虽然远隔天涯,但友谊不会因为距离的遥远而淡薄,他们的心是连在一起的。虽为送别诗,却一洗送别诗的悲凉凄怆,无伤感之情,表现了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体现了友人间真挚深厚的友情。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特别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至今还常被人们引用。这首诗写得乐观开朗,豪放清新,委婉亲切,没有一般赠别诗常有的那种哀伤和悱恻,写出了送别的新意,堪称送别诗中的经典,千古流传。
3.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此诗是王维少年时期创作的抒情小诗,当时他只有十七岁,却满腹才华,颇有名气,正在长安谋取功名,繁华的京城对当时热衷于仕途的年轻人王维有很大吸引力。虽然这段时间很多王侯贵族都偏宠王维,王维生活得也很逍遥自在,但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毕竟是在举目无亲的异乡,并且越是身处繁华热闹,在茫茫人海中的游子就越显得孤孑无亲的孤独。重阳节王维作客他乡的思乡怀亲之情涌上心头,便创作了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千古名篇。
该诗和他后来那些富于画意、构图设色非常讲究的山水诗不同,写得非常朴素。但这首诗却有着强烈的打动人心的力量,尤其是对身在异乡的人们。这种力量,首先来自它的朴质、深厚和高度的概括。王维的这首诗自然质朴,非常的通俗易懂,写出了许多在外漂泊游子的真切感受,成了最经典的思亲名作,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让读者有很强的共鸣。
4.井梧吟(薛涛)
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
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
薛涛,唐朝著名女诗人,自幼聪慧,通晓音律。父亲薛郧在京城长安当官,学识渊博,把这个唯一的女儿视为掌上明珠,从小就教她读书、写诗。后因父亲得罪了当朝权贵而被贬谪到四川,过早过世,逐渐家道中落。年幼的薛涛与母亲相依为命,为了维持生计,沦为歌妓,凭借自己的天生丽质与过人才情,在风月场上以诗酒弹唱娱乐客人。她与元稹的爱恨情仇也成为当时的一段佳话。
这首诗写于薛涛八岁那年,是其续父之诗。父亲薛郧在庭院里的梧桐树下歇凉,他忽有所悟,吟诵道: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薛涛头都没抬,随口续上了父亲的诗: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听完这首诗,让父亲又喜又忧,喜得是女儿才思敏捷、天分很高,可让他更为担忧的是认为所续的两句诗有不祥之兆,怕她以后沦为送往迎来的风尘女子。自古红颜多薄命,冥冥之中,这半首诗就这样注定了薛涛一生的命运。
5.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是唐诗里也许可以永远流传的作品,一直以来都是小学语文课本的必选之作。它的语言是如此清晰流畅自然,只要给它里面的三两个词加上注释,即使是对古诗文毫无知识的人也不会否认它语言的自然流畅明晰,更难能可贵的是这首堪称完美的诗作是白居易十六岁时准备应试的试帖诗习作。它实际上的题目是古原草送别,不过当时科场考试的规矩是,凡指定、限定的诗题题目前要加上赋得二字。这类应考的诗作格式要求严谨,一向少有佳作,更不要说是如此优秀的作品。
相传,白居易十六岁时来到京城长安,带了诗文谒见当时的大名士顾况。顾况看了名字,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但当翻开诗卷,读到这首诗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两句时,不禁连声赞赏说:有才如此,居亦何难!连诗坛老前辈也被折服了,可见此诗艺术造诣之高,白居易也由此成名。
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全诗措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虽是命题作诗,却能融入深切的生活感受,故字字含真情,语语有余味,不但得体,而且别具一格,故能在赋得体中称为绝唱。
6.高轩过(李贺)
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
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
云是东京才子,文章巨公。
二十八宿罗心胸,九精耿耿贯当中。
殿前作赋声摩空,笔补造化天无功。
庞眉书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
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
这是一首应酬诗,诗题下有序云:韩员外愈、皇甫侍御湜见过,而因命作。 李贺天才早熟,他在七岁时便写得一手好诗文,名动京城。当时著名的文学家韩愈和其弟子皇闻知李贺诗名,有意考考李贺的真诗才,特来一会,让他以二人来访为题,即景赋诗。李贺想了想便挥笔疾书起来,不一会儿,就写成了一篇古体诗《高轩过》。韩愈一看,只见全诗流畅自然,极具文采,写出了韩愈、皇甫湜出访的声势,赞扬了他们在文学上的成就,还道出了诗人的远大志向。韩愈十分欣赏李贺的才华,便征得李父的同意,带他回家,亲自教他写诗作文。李贺有了名师指点,才学更加突飞猛进,长大后更成了著名的诗人,有诗鬼之称。
一般来说,奉命之作要受到各种限制,诗人的才情难以得到充分发挥,不容易写好,但李贺此诗写来身手不凡,素来受人称道,更是受到韩愈、皇甫湜的赞赏。一位青年人在文章巨公才子的面前,文不加点,一气呵成写下了这样一首气象万千、结构谨严、想象丰富的诗歌,足以体现李贺惊人的才华。
7.乞巧(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相传这首诗是唐代林杰五岁时所作。林杰小时候非常聪明,很小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又精书法棋艺。然而,他的才华还未来得及展示,就在十七岁时暴病身亡。
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这一习俗唐宋最盛。幼年时的林杰,对乞巧这样的美妙传说也很感兴趣,也和母亲或者其他女性们一样,仰头观看那深远的夜空里灿烂的天河,观看那天河两旁耀眼的两颗星,期待看到这两颗星的相聚,于是写下了这首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更加体现了人们过节时的喜悦心情和追求幸福的心愿。
8.咏华山(寇准)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寇准是北宋时期的一个稀世神童,他聪慧过人,才思敏捷,出口成章。世传曹子建七步成诗,而寇准这首《咏华山》是三步吟成。据记载,寇准七岁时的一天,其父大宴宾客,饮酒正酣,客人请小寇准以附近华山为题,作咏华山诗,寇准在客人面前踱步思索,一步、二步,到第三步便随口吟出了这首五言绝句。诗的大意是: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华山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这是一首即景即情之作,少年寇准的内心追求与华山奇景不谋而合,每一句都突出了华山的高峻陡峭,气势不凡,显得贴合山势,准确传神,可谓是难能可贵的佳作。本诗无论是对仗修辞手法的运用,还是遣词炼字的功力,都说明了绝非等闲之辈所能为之,教人不敢相信它竟然出自于一个七岁孩童之口。
9.牧童诗(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黄庭坚便聪颖过人,读书数遍就能背诵。他舅舅李常到他家,取架上的书问他,他没有不知道的。李常非常惊叹,认为他有千里之才。七岁那年,有一天,父亲黄庶邀请几位诗友一起在家饮酒吟诗。其中一位说:久闻令郎少年聪慧,何不让他也来吟一首 !这时,黄庭坚想起了吹笛子的小牧童,便以牧童为题,写下了这首七言绝句。
这是一首饶有理趣,借题发挥的哲理诗。前两句描写牧童怡然自得的神情,后两句开始说理,名利场上的勾心斗角费尽心机,而牧童的生活却无忧无虑,这是文人的追求,其实也是空想。黄庭坚小小年纪,竟能参透其中道理,让人敬佩。
10. 点绛唇·蹴罢秋千(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是大学子苏轼的学生,进士出身,藏书甚富,她自幼生活在文学氛围十分浓厚的家庭里,耳濡目染,家学熏陶,加之聪慧颖悟,才华过人,所以自少年便有诗名,曾受到当时的文坛名家、苏轼的大弟子晁补之的大力称赞。
这首《点绛唇》约在她十六岁时所作,少女感爆棚,瞬间让她名满京城,至今还被封为婉约派的经典之作。
此词描述少女的天真情态,上片写主人公下了秋千以后的情景,下片写主人公在来客忽至的羞赧情状,形象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矜持的少女形象。全词语言通俗,风格明快,节奏轻松,写出了少女初次萌动的爱情,真实而生动,读来让人有种初恋般的感觉,可谓妙笔生花。
11. 石灰吟(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明朝第一名臣,民族英雄,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土木堡之变后,主导京城保卫战击退瓦剌大军,以一己之力挽救大明江山。这首《石灰吟》是一首著名的咏物诗,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于谦从小志向远大,勤奋好学。相传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的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之后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据说此时于谦才十二岁,他写下这首诗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是他日后的人生追求。
此诗借吟石灰的锻炼过程,表现了作者不避千难万险,勇于自我牺牲,以保持忠诚清白品格的可贵精神。此诗通篇用象征手法,以物比人,把物的性格和人的性格熔铸成一体。言在物,而意在人,不言人而人在其中。
12.浣溪沙·谁道飘零不可怜(纳兰性德)
谁道飘零不可怜,旧游时节好花天。
断肠人去自经年。
一片晕红才著雨,几丝柔绿乍和烟。
倩魂销尽夕阳前。
纳兰性德,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这首词为纳兰性德十八岁时在园中观赏海棠时,面对海棠零落的场景,有感而作。
该篇作品上阕由回忆昔日游玩时光道出对友人的思念,下阕描写花红柳绿的春天景象作结,极为别出心裁。词人虽然写的是情,但其中也渗透着人生哲理。其实销尽的又何止是花魂。花落春去,逝去的还有美妙的时光、美好的青春年华和那转瞬即逝的爱情,美好的东西总是短暂的。红尘一梦,再美的绽放也是过往,终将飘零。诗词的境界就是在刹那中见终古,在微尘中显大千,在有限中寓无限。此词极婉媚空灵,恍惚迷离,令人荡气回肠。
一生须惜少年时。最后,愿每个人的年少时光,都能如这些少年天才笔下这般意气风发、单纯可爱、无忧无虑。也愿每个成年人,不要感慨,不要迷茫,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删
1.灯光和黑夜连成一片,死寂和心伤混淆一起,待一缕风过,好似有人用刀切割灵魂般疼痛。 2.不是每个道别都可以好好准备,会痛的往往都曾让你措手不及。 3.我不是冷血,更不是慢热。我只是害怕,投入太多,离开的时候会难过。 4.人心,一般不会死在大事上,却被那些一次一次的小失望,成了致命的伤。 5...
1.只有雪才是那么的美,那么的纯洁。2.这样大的雪,这样的深夜里,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想起,从来,没有,跟你一起,经历一场雪。3.世界上没有不融化的雪,也没有永远不变的爱情,人心都是会变的。4.从此以后,请你在没有我的城市里坚强,我会在没有你的城市里疗伤。5.这样大的雪,这样的深夜里,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想...
1.面对,不一定最难过。孤独,不一定不快乐。得到,不一定能长久。失去,不一定不再拥有。不要因为寂寞而错 2.谁不渴望,类似风筝的自由。 3.期待,是所有心痛的根源。心不动,则不痛。 4.有些人,你就不应该和他说什么道理,因为,道理只讲给有血有肉的人听。...
1.要明白一个道理,男人可是轻易的喜欢一个人,但不会轻易的爱上一个人。 2.能让你生气的敌人,说明你没有胜他的把握;能让你生气的朋友,说明你仍在意他的友情。 3.最幸福的人们并不一定什么都是最好,只是因为他们懂得欣赏生活的美好。 4.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
1.想到不停掉眼泪,想到无法控制,我清楚的知道,我会,你不会,所以很多时候我都会幻想,幻想我可以微笑着逃离那些不属于我的世界,躲在离你十万光年空间。 2.每个人都会累,没人能为你承受所有的悲伤,总有一段时间人要学会自己长大。 3.倘若心中愿意,道路千千条。倘若心中不愿...
1.沉默,是可以杀死人的东西。 2.有些事,你把它藏在心里也许更好,等时间长了,回过头去看它,也就变成了故事。 3.很多人如果换一个时间认识,就会有不同的结局。 4.能冲刷一切的除了眼泪,就是时间。以时间来推移感情,时间越长,冲突越淡,仿佛不断稀释的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