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代: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回乐烽 一作:回乐峰)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蕴藉含蓄,将所要抒发的感情蕴涵在对景物和情态的描写之中。诗的开头两句,写登城时所见的月下景色。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正是触发征人乡思的典型环境。环境的描写之中现出人物的感受。在这万籁俱寂的静夜里,夜风送来了凄凉幽怨的芦笛声,更加唤起了征人望乡之情。一夜征人尽望乡,不说思乡,不说盼归,而是以人物的情态行为展现其心理,写出了人物不尽的乡愁。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描写了一幅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举目远眺,蜿蜒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座座高大的烽火台,烽火台下是一片无垠的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如同积雪的荒原。近看,高城之外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沙漠并非雪原,诗人偏说它似雪,月光并非秋霜,诗人偏说它如霜。诗人如此运笔,是为了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正是这似雪的沙漠和如霜的月光使受降城之夜显得格外空寂惨淡。也使诗人格外强烈地感受到置身边塞绝域的孤独,而生发出思乡情愫。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则正面写情。在万籁俱寂中,夜风送来呜呜咽咽的芦笛声。这笛声使诗人想到:是哪座烽火台上的戍卒在借芦笛声倾诉那无尽的边愁?那幽怨的笛声又触动了多少征人的思乡愁?在这漫长的边塞之夜,他们一个个披衣而起,忧郁的目光掠过似雪的沙漠,如霜的月地,久久凝视着远方。不知何处,写出了诗人月夜闻笛时的迷惘心情,映衬出夜景的空寥寂寞。一夜和尽望又道出征人望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
从全诗来看,前两句写的是色,第三句写的是声;末句抒心中所感,写的是情。前三句都是为末句直接抒情作烘托、铺垫。开头由视觉形象引动绵绵乡情,进而由听觉形象把乡思的暗流引向滔滔的感情的洪波。前三句已经蓄势有余,末句一般就用直抒写出。李益却蹊径独辟,让满孕之情在结尾处打个回旋,用拟想中的征人望乡的镜头加以表现,使人感到句绝而意不绝,在戛然而止处仍然漾开一个又一个涟漪。这首诗艺术上的成功,就在于把诗中的景色、声音、感情三者融合为一体,将诗情、画意与音乐美熔于一炉,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意境浑成,简洁空灵,而又具有含蕴不尽的特点。
这首诗语言优美,节奏平缓,寓情于景,以景写情,写出了征人眼前之景,心中之情,感人肺腑。诗意婉曲深远,让人回味无穷。刘禹锡《和令孤相公言怀寄河中杨少尹》中提到李益,有边月空悲芦管秋句,即指此诗。可见此诗在当时已传诵很广。《唐诗纪事》说这首诗在当时便被度曲入画。仔细体味全诗意境,的确也是谱歌作画的佳品。因而被谱入弦管,天下传唱,成为中唐绝句中出色的名篇之一。
1.善待自己,不被别人左右,也不去左右别人,既自信大方,又文雅可爱。 2.当你未学佛的时候,你看什么都不顺。当你学佛以后,你要看什么都很顺。 3.无论这个世界对你怎样,都请你一如既往的努力、勇敢、充满希望。 4.人生在世,应该这样,在芬芳别人的同时美丽自己。 5.健身和读书,是世界上成本最低...
1.孩子,你长大了,请记住老师的话,路要靠自己去走,学习更要靠自己! 2.亲爱的孩子,六年时光,匆匆而过,有欢笑,有泪水,有付出,有收获。现在,你们像雏鹰一样飞向四面八方,又踏上人生新的征程。 3.六年光阴,匆匆而过,如梦的年纪,弥漫着串串欢声笑语,不要挥手叹息,觉得繁花尽去,鼓足勇气,不要忘了互递...
1.你要是在我身边就好了”这句话并不是在怪你,而是在这一瞬间我比平时还要更想你。 2.你的名字写来下不过短短几厘米却贯穿了我那么长思念你的时光。 3.我是站在时光里想念你的树,枝桠因心事太多而静默。你欣喜也好,沉默也罢。我已丢掉光明,我已找到平静。 4.今天坐车去见你的时候车窗上起雾了我写了你的名字...
1.你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不准情绪化,不准偷偷想念,不准回头看。去过自己另外的生活。你要听话,不是所有的鱼都会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2.你之所以能看见一个女的女汉子的一面,是因为这个女的根本不喜欢你。 3.有时候说不喜欢,是为了让自己说喜欢的时候会显得非常珍贵。...
1.我该努力了,不为别的,就为了以后我想要的东西,我会自己给自己。 2.有些人,经过了就是最美;有些人,爱过了就是纯粹。 3.世上最有力的报仇不是痛击对手,而是你因此活得更好,这就够了。 4.我想知道,自己喝醉酒之后会喊出谁的名字。 5.女...
1.不必知道更多,也无需要求更久,人与人之间,珍贵的是照亮对方的一瞬间。 2.笑并不总意味着快乐,就像泪水不总是表示悲伤一样。 3.你可以被打败,但是绝不允许爬不起来。 4.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